沒有動力都是「多巴胺」的錯?幫你完成目標還是害你沉迷墮落?3個掌握多巴胺的技巧

3個掌握多巴胺的技巧(影片版)

*文章為影片的更新版本,內容稍有不同*

大家好,我是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不滿足,整天沒有精神?你的動力是不是來來去去,做什麼都是3分鐘熱度呢?而這一切,都跟你身體裡的一種荷爾蒙息息相關。

像是下班後只想放空滑手機舒壓,明明滑久了就有種空虛感,但是你還是忍不住繼續滑。而這整個過程的背後,都是因為「多巴胺」每分每秒在操控著你的慾望。

今天,讓我們一起聊聊快樂的真正來源,也是動力的貨幣,「多巴胺」吧!

多巴胺

「多巴胺」究竟是什麼呢?

多巴胺是一種人體裡的神經傳導物質,這個物質不只給我們肌肉控制的能力,只要它的濃度上升,我們就會在當下感覺到幸福長時間甚至可以提升我們對於人生的滿足

而且多巴胺還是一切動力的來源,它促使我們付出努力,去追求各種事物。不過問題就在於,它沒辦法分辨我們要追求的事物是好的還是壞的

多巴胺可以在我努力趕文案時,帶給我成就感。

但它也可以在我遇到瓶頸時,產生玩手遊的慾望。

它是快樂的秘密,也是慾望的根源,就連在你在讀這篇文章的當下,你是正在認真了解多巴胺的作用呢,還是心思飄走想著要回誰的訊息,全都跟你體內的多巴胺濃度有關。

正因為多巴胺是動力的貨幣,所以學習如何掌握它就像理財一樣重要我們才能把一切的動力,準確地用在投資自己上。那接下來我會跟大家分享多巴胺的作用方式,還有3個掌握多巴胺的技巧,來找回你的動力吧!

只要專心就好?

想好好掌握多巴胺的第一步,就是「一次做一件事情就好」

「等等,就這麼簡單嗎?」

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精心設計來搶奪我們的注意力。而且越來越精準的演算法,讓網路比你還瞭解你自己,誰都無法對這充滿分心的時代完全免疫。

演算法深深了解我們渴望什麼,社群媒體只會推薦我們想看的,每一個影片、每一則貼文都在想辦法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於是時不時就會發現自己,在看劇的時候還要滑限時動態,工作到一半就忍不住瞄一下鎖定螢幕,運動時沒有音樂就渾身不對勁。

「欸不對啊,有時候分心一下,沒這麼嚴重吧?」

多巴胺還有累加機制?

多巴胺平常都會維持在一個濃度區間。當我們做喜歡的事情,像是剛剛提到的滑手機或是聽音樂,就會使我們的多巴胺濃度有所提升。

「那如果我們同時做兩件喜歡的事情呢?」

那這就會使多巴胺濃度的提升疊加在一起,假設慢跑可以增加50%的濃度,聽音樂可以增加10%,那麼一邊聽音樂,一邊慢跑,多巴胺濃度就會增加60%左右。

「咦,這不好嗎?多巴胺分泌變多,代表我們也會越快樂吧?」

問題是,多巴胺另一個特性,就是當多巴胺的濃度有越高的提升,那麽下一次要再度達到同樣的高峰,就需要更多刺激。

用一個比喻來說,我先吃一個好吃的巧克力蛋糕,再吃一個更甜更濃郁的布朗尼。後來馬上又回去吃原先那個蛋糕以後,我就不覺得有那麼好吃了。

因為這個特性和累加機制,你就會發現:當我們需要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多巴胺濃度無法達到平常一心二用的水準,於是就忍不住分心去尋找其他的多巴胺來源。

像是很多人養成了一邊吃晚餐和一邊追劇的習慣,結果任何一件事情拆開來做,我們就感到渾身不自在,只吃晚餐就覺得無聊,純粹看劇就會忍不住嘴饞。

哪些事物會提升多巴胺?

當然只說做喜歡的事情能提升多巴胺似乎太抽象了,有什麼研究能告訴我們,哪些事情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又能提升多少濃度呢?

史丹佛大學的腦神經學家Andrew Huberman就曾歸納各種研究來為我們解答:

像是吃巧克力能達到150%的平均多巴胺水平,運動的過程最多能到200%,追求性愛的過程能達到200%以上,尼古丁和古柯鹼都是250%,而安非他命能達到驚人的1000%。

看了這些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物,你應該也有發現:「多巴胺和上癮似乎是有關連的?」

多巴胺是如何使我們上癮的?

多巴胺說到底其實是個「雙面刃」,它能提供我們追求夢想的動力,但它同樣也是使人對毒品上癮的重要原因。

只要多巴胺的濃度來到一個高峰,那麼緊接在後的就是低谷,而且低谷的下降程度還會比高峰再多一點。假設抽菸刺激多巴胺濃度來到200%的愉悅高峰,那麽接下來就是大約-201%的沮喪低谷。

別小看這1%的差別,這就是多巴胺促使我們想要更多的機制,更是人類無窮慾望的源頭。

但是另一個多巴胺的機制,才是讓人對毒品成癮的主要原因:當多巴胺濃度有越短暫、越極端地提升,那麼高峰以後就會有更快速,而且更劇烈地下降

那這最可怕的是什麼?當你陷入的多巴胺低谷越深,就需要越長時間來回到平均水平,那這個恢復時間就是毫無慾望的情緒低潮。

為了逃離漫長的低潮期,你會對除了毒品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指望這些物質來拯救你的多巴胺,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所以第二個掌握多巴胺的方式,就是「管理多巴胺來源的品質」。

但這個來源的品質有什麼判斷標準嗎?

「如何分辨多巴胺來源的品質?」

多巴胺來源的品質,就是取決於「獲得多巴胺的難易程度」

只要一件事情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刺激多巴胺,那麼多巴胺提升的速度就會越慢,成長坡度也越平緩。而當多巴胺成長的坡度越平緩,那達到高峰以後的下降速度也越慢。我們也就有更長的時間,享受多巴胺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喜悅。

你應該很快就發現:低品質的多巴胺,都來自於那些當下就給你快感,卻會使你未來痛苦的習慣;高品質的多巴胺,都來自於當下感覺辛苦,卻對未來真正有益的行為。

比如說,同樣是追求「性」的行為。如果你追求的方式是「看A片」,不用一分鐘,動一動手指就能輕鬆滿足性需求。藉由看A片獲得的顯然是低品質的多巴胺,快速出現高峰之後的滿足感,馬上就會煙消雲散,留下滿滿的空虛感。

「那如果你追求真實的『性愛』呢?」

那你必須從頭和一個人建立信任,從陌生變熟悉,用盡各種心思和投入大量情感。經過長時間才有機會體驗真正的「性」,獲得真正的「愛」,實現一次又一次的高質量多巴胺高峰。

就算最後沒有結果,但這整個過程能帶給你的成就感,看謎片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甚至多年後還會想回味一下呢。

不過話說回來,多巴胺來到高峰後,濃度就是注定會下降,那麽追求高峰還有什麼意義呢?

「獎勵真的是一切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要從一個實驗開始說起:有24個幼稚園的小朋友,實驗者先去觀察,然後記錄每個小朋友的畫圖頻率。後來實驗者跟小朋友們說:「只要你們有畫圖,並且交出作品,就可以獲得小獎勵喔!」

結果就發現,不出意外的,這些小朋友們在得知消息後,他們的畫圖的頻率變得比原本更高了

後來,實驗者在一週後,開始不給這些小朋友們獎勵,結果就發現,這些小朋友們不只是畫畫的意願出現顯著地下降,甚至變得比實驗前畫圖的頻率還要更低。

那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呢?如果我們專注的,不是做事情的過程,而是結果的話,那這就會降低我們對那件事情原先的喜好程度。因為這個「獎勵才是一切」的想法,使我們只有在獲得獎勵以後,多巴胺濃度才會有所提升。

這也是在對腦袋傳遞一個訊息,那就是,「我們做這件事情不是因為樂在其中,而是為了最後的獎勵才開心」。

那你可能會覺得,為了生存我們必須作出犧牲,不是都應該用「撐過去就是你的」的心態,來面對所有辛苦討厭的事情嗎?

那這就要提到多巴胺最特別的一點,那就是它會「改變我們對時間的觀感」。

當多巴胺濃度越高時,我們就會感到時間過得越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而不只是個錯覺。

那這也就代表,所謂「撐過去」的心態,會造成你多巴胺濃度的低潮,讓你在這段時間感覺更痛苦,也更加漫長。

因此如果你希望某件事情變成一輩子的習慣,就要記得掌握多巴胺的最後一個技巧,轉變心態,告訴自己:

「努力的過程就是獎勵。

「真的嗎,難道轉變一下心態就能掌控多巴胺?」

其實多巴胺在大腦中的刺激迴路包括了前額葉,而前額葉是掌控我們主觀意識,想法和情緒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只要稍微轉念一下,調整主觀想法,就可以影響多巴胺的分泌。

當我們面對這些該做的事情時,尤其是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要不斷地說服自己:「當下的努力,就是為了成為你夢想成為的那個人,而這樣的過程,就是組合成這個人一片又一片的拼圖。如果你熱愛你夢想成為的那個人,那你也會熱愛這些努力的過程。」

簡而言之,多巴胺存在的意義並非是為了高峰,而是追求高峰的過程。

「我們的觀點」

在查閱大量資料以後,才意識到多巴胺對我們的影響是難以想像的。從睜開眼睛開始,每一個行動都是仰賴多巴胺提供的動力。

如果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感,了解多巴胺會提供給我們最科學化的正確解答。

不過在研究這3個技巧以後,我們就開始回想:當下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重視當下辛苦卻對未來有益的事情、還有「努力的過程就是獎勵」…

「這些不就是大家都懂的人生道理嗎?」

但是在了解這些道理是如何和多巴胺環環相扣,就會發現這一切都變得更有說服力。我們會開始用多巴胺的運行機制,來反思每個行為背後的動機:究竟這個對未來是正確的行動,還是錯誤的選擇。

可能下次準備要嗑零食、開始放空滑手機的時候,你也會想到「欸?又是我的多巴胺在作祟了!」

那最後想來問問大家,你認同「努力的過程比獎勵重要」嗎?

  1. 同意,努力過程會帶來潛在價值,就算最後沒有成功,心裡還是很充實的!
  2. 不同意,結果一定比過程重要,這個世俗的社會通常是用結果來評價人的! 
  3. 看狀況,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價值觀來面對。
  4. 其他,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